达观动态

达观愿与业内同行分享 助力各企业在大数据浪潮来临之际一起破浪前行

智能函证的突破:AI 技术如何解决传统函证业务痛点?
在金融审计领域,函证业务是 IPO 审计及年度报告审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。然而,传统函证业务长期以来饱受效率低下、错误频发、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困扰,严重制约着审计工作的质量与进度。随着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,智能函证应运而生,为解决这些痛点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。本文将深入剖析 AI 技术在智能函证中的应用,以及它是如何有效解决传统函证业务痛点的。

一、传统函证业务痛点剖析
(一)手工制作函证:效率与准确性的双重困境

传统函证制作依赖人工手动填写,过程繁琐且机械。审计人员需逐字逐句地将企业信息、函证金额、往来事项等关键内容填入固定格式的函证模板中。这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,而且极易出现错误。比如在填写函证金额时,可能会因笔误导致数字错误;在录入公司名称、地址等信息时,也可能出现遗漏或拼写错误。以一家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例,每年承接的审计项目众多,函证数量可达数千份。在手工制作函证的过程中,平均每月会出现数十次数据录入错误,这就意味着需要额外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核对和修正,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。

(二)函证收发管理:缺乏有效监控与追踪

函证的收发过程犹如一盘散沙,缺乏统一、有效的管理机制。从发函开始,审计人员往往难以实时掌握函证的物流状态,只能被动等待回函。在这个过程中,函证丢失、延误的情况屡见不鲜。对于一些大型券商投行的 IPO 项目审计来说,涉及的函证数量庞大,发函对象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,物流情况复杂多变。曾经有一家券商在负责某大型企业的 IPO 项目时,由于无法有效追踪函证物流,部分函证在运输途中 “失联”,项目团队无法确定函证是否已被对方接收,也不知道何时能收到回函,导致项目进度严重受阻,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去查询和重新发函。

(三)函证审核:人工操作的高风险与低效率

传统的函证审核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,审核人员需要仔细比对函证信息与底稿数据,确保两者一致。然而,面对大量的函证和复杂的数据,人工审核极易出现遗漏和疏忽。尤其是在处理不符函证时,缺乏智能化的手段来快速准确地识别差异并进行处理。在对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,审计团队在审核函证过程中,由于人工比对的局限性,未能及时发现一处重要的不符函证。直到后期审计复核阶段才察觉问题,此时已经延误了审计进度,增加了审计风险。

二、AI 技术在智能函证中的应用与突破
(一)智能化函证生成:提升效率与准确性
  1. 函证模板自定义与批量制作:达观智能函证平台支持函证模板自定义,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审计需求,灵活创建个性化的函证模板。无论是银行函证还是往来函证,都能轻松定制。这一功能打破了传统手工作业中模板制作的局限性,实现了模板的标准化、规范化管理。同时,平台支持函证批量制作与在线编辑,只需一键操作,即可快速生成大量函证。某大型律师事务所参与一家企业的 IPO 项目时,需要向众多关联方发送函证。以往手工制作函证,需要多名工作人员花费数天时间,且错误率较高。使用达观智能函证平台后,工作人员根据项目需求自定义模板,然后进行批量制作,短短几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函证的制作,且准确性大幅提升,几乎没有出现错误。
  2.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写作:达观自研的曹植大模型在函证生成环节发挥了巨大作用。该模型专项赋能金融领域,能够理解复杂的金融业务逻辑,根据用户需求自定义模板,批量智能生成函证内容。在处理涉及多种金融产品的函证时,曹植大模型能够准确地表述相关业务信息,生成符合专业要求的函证内容,减少了人工撰写的工作量和错误率,极大地提高了函证生成的效率和质量。
(二)智能化函证收发管理:实现全程透明与可控
  1. 全流程物流管理:达观智能函证平台全流程管理发函、授权、回函过程,通过与物流系统的深度对接,实现了函证收发的规范化、透明化。审计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实时查阅物流单号、轨迹等重要节点信息,无论是发函还是回函,都能随时掌握其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。某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一家制造业企业进行审计时,通过平台的物流追踪功能,及时发现一份重要的回函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延误。事务所工作人员迅速与物流公司沟通协调,调整配送方案,确保了回函按时送达,保证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  2. 函件自动切分与智能识别:平台支持一键上传多份函证扫描件,并且能够智能识别用印件 / 回函件扫描件信息,自动切分文件及进行页码异常核查。在处理大量回函扫描件时,该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对于同份函证的乱序内容,平台也能进行智能切分及结果审核,减少了人工处理的工作量和差错率。一家大型券商在进行大规模的证券发行项目审计时,每天会收到大量的回函扫描件。使用达观智能函证平台前,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手动整理和切分这些扫描件,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。使用平台后,自动切分功能让处理时间缩短了 80% 以上,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(三)智能化函证审核:降低风险与提升质量
  1. 分阶段函证内容审核:达观智能函证平台按阶段拆解审核函证信息,搭建统一平台进行管理。在发函前,平台会对函证信息进行自动审核,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;回函后,会对回函信息与发函信息进行比对审核,及时发现不符之处。在对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审计中,平台在审核回函时,发现一处函证金额与发函金额存在差异。通过平台的智能分析功能,迅速定位到差异原因是对方单位录入错误,及时进行了纠正,避免了潜在的审计风险。
  2. 审核看板管理与不符函证处理:平台支持发函、用印、回函、三章信息审核,支持不同格式文档比对及差异展示。通过审核看板,审计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函证审核的整体情况,及时发现异常。对于不符函证,平台支持智能识别不符函证条目、附近手写结论及附件信息,方便快速查阅、修改和复制不符内容至底稿。在某上市公司的年度审计中,出现了多份不符函证。使用平台的不符函证管理功能后,审计人员能够快速对这些不符函证进行分类处理,将相关信息准确地记录到底稿中,为后续的审计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,大大提高了不符函证的处理效率,减少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。
三、成功案例分享
(一)案例一:某券商的 IPO 项目审计

某券商在负责一家大型企业的 IPO 项目审计时,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函证数量庞大,时间紧迫,传统的函证业务模式难以满足项目需求,项目进度一度陷入僵局。在引入达观智能函证平台后,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。平台的函证模板自定义和批量制作功能,让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数千份函证的制作,且准确性高达 99% 以上。在函证收发管理方面,通过物流追踪功能,及时掌握函证的状态,回函丢失率从原来的 5% 降低到了 1% 以内。审核环节,分阶段审核和不符函证管理功能,帮助审计团队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,项目审计周期缩短了 30%,顺利完成了 IPO 项目审计工作,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。

(二)案例二: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审计项目

某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一家跨国公司的年度审计时,面临着数据复杂、格式多样的函证业务难题。由于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函证,语言差异和不同的业务规范使得审计工作难度加大。使用达观智能函证平台后,利用其首创的无锚点 OCR 解析技术和领先的 NLP 语义智能分析技术,成功实现了对不同语言、不同格式函证的快速识别和抽取。函证制作一键化和批量处理功能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同时,通过审核看板管理,对函证审核过程进行全面监控,有效降低了审计风险。最终,该事务所的年度审计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,客户满意度大幅提高,为后续业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四、总结与展望

AI 技术在智能函证中的应用,为传统函证业务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。通过智能化函证生成、收发管理和审核,有效解决了传统函证业务中存在的效率低下、错误频发、管理混乱等痛点,提升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,降低了审计风险。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,智能函证将在金融审计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